致謝的語言   丁華杰       二十歲的時侯,我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,在此,經過十年的鍛煉,終于如愿以償的成了中共正式黨員,師醫院的軍醫。自始以后,戰友們除了叫我軍醫以外,還有人叫我丁克思,才子,書法家,戲劇家,隨著級別的調整,我又多了一個“處座"的關名。二十八年軍旅生涯結束后,我做了地方二等甲級醫院急診科的負責人,不久,病人叫我好醫生,領導將局先進醫務工作者,縣優秀黨員的證書送到我的手中,上海市政府,送給我優秀軍轉干部的尊稱。退休至今二十余年,只是最近幾年,又有不少同志叫我詩圣,作家。       面對著這一些榮譽性的夸獎,信任性的贊揚,我要做的事情,應該盡快的給予饋贈者,恰如其分的感謝,這才是當務之急。怎樣才能做到合情合理呢?思來想去,只有一種方式可資應用:微微一笑后,以真誠的態度,說幾句致謝的話,此法簡單實用,可是講些什么話才算合適呢,我從思維里精選了幾個詞匯,編成了句子,恭恭敬敬的對領導,同志們說:過譽了,謝謝你們的夸獎,我會繼續努力的,或者說:謝謝你們的信任,我會一如既往的做好自己。此話一出,聽者笑后說:別客氣,就此,我該做的致謝之事,就園滿的完成了。       這致謝的語言用久了,便有個別的戰友問我,你致謝的風格不但獨特,且具有鮮明的個性,三言兩語,而不及其他,究在何因?我不加思索的答道:這三言兩語,簡單明瞭,情真意切呀!過譽了,明白無誤的告訴聽者,你的夸獎過度了,本人受之有愧,心靈已經陷入拒之失禮,收之不便的尷尬境地,由此而表現出來的面紅與耳赤,倒也并非是虛與委蛇之態,而是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,請不要介意。       口頭上的贈品,雖無物可見,但也確是精神層面上的一種常用補品,收禮致謝,這是禮儀之邦,傳統美德中,禮尚往來中的規矩,這君子之為,不可不為。有道是來而不還非禮也,如果收禮無言,若無其事,吝嗇到連兩個謝字都舍不得吐出口來,以示謝意,此小人之心,不可有之。正因于此,謝謝你們的鼓勵這句話,于此時此地由衷的吐露出來,這應該是情真理順的致謝之舉。       社會現實清清楚楚的告訴人們,一個人即使已經是社會名流,行業專家,倘若還想與時俱進,再創輝煌,也必須繼續努力,頑強拚博,才會永遠向前,否則就會不進則退,最終被滾滾向前的時代潮流所淘汰。吾輩一凡夫俗子,要想在人生的征途上走得更遠更順,并由此爭取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,也就更應該繼續努力,拚博前行,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愿望。故爾,在領導與同志們的鼓勵面前,表示自己的決心,這樣的行動,不僅可以為自己今后的努力,立下奮斗的規矩,也給鼓勵者沒有看錯人的心靈,送去了慰藉,正因于此,我會繼續努力這句話的脫口而出,也就在情理之中了。問者得到這樣的回答,滿意的笑了。在這笑后,他能否記住這些道理,我難以判定,至于我,直到現在,對於這些道理的理解,還了然于心。       退休以后,我既沒有垂簾聽政的愛好,又沒有搖控指揮的興趣,離開了交際的舞臺,就聽不到夸獎贊譽之聲,于是迎來送往的禮節性語言,也就沒有了發聲的需要,有時侯,遵命應邀,參加理論探討,學術研究,根據會風判斷,只講實事求是之話,不發歌功頌德之聲,即使苦心婆心,慷慨陳詞,也難有聆聽之人,鑒于此,靜坐無言,洗耳恭聽,倒也不失為修身養性的最佳選擇。會散回家,夫唱婦隨,相依為命,互相鼓勵,我叫她花永香,她叫我葉長青,聽后點頭會意,微微一笑,那致謝性的語言,就全免了。當夫人翩翩起舞于廣場之上,饒有興致的坐于牌房之內,而我,就像一只獨來獨往的孤雁,踱步于陋室之中,哼一些傳統小曲,唱幾首現代紅歌,靜坐于書案之邊,提毫蘸墨,筆走龍蛇,將胸臆抒發于雪白的紙上,或賦詩填詞,撰賦寫文,將情懷揉進筆下的字里行間。行走在大居內的步道之上,仰望藍天白云,俯視清河碧水,傾聽樹間的鳥語,鑒賞繁英的芬芳,早晨品味清茶的甘苦與沉浮,傍晚靜觀夕陽的余輝與沒落。衣足飯飽后,打開電視屏幕,飽覽華夏盛世,遠眺世界風光。疲憊之時,臥床得夢,騰云駕霧,飛越天上地下,穿棱仙界人間,沫日月之光,享神圣之福,一個耄耋之年的人,將自己余生的全部精力,傾注于日行一萬步,夜睡八小時,余下的時間尋自由,有幾人能到老人的身影,又有幾人能聽到老人的心聲。其實現在,即使有人送給我養生專家,彭祖再世的尊稱,三言兩語致謝過后,我就能像彭祖一樣,好活八百年,我看不可能,倘若聽了這樣的夸獎,信以為真沾沾自喜,激動得血壓飆升,心臟亂跳,由此招致腦溢血,心肌梗死,不治身亡一死百了,這個結局倒也不錯,萬一半死半活,那就苦不勘言,命運悲慘了。對于別人夸獎的利和弊,我心里十分的清楚,故爾,在日常生活中,我總是操持著兩耳不聞天下亊,一心攻讀圣賢書的態度,在靜觀世界中,看透紅塵之后,才安度人生。這種生活方式,雖然多了些孤寂,但也多了些安寧。       不久前的一天,早餐過后,手機響了打開一看,四十多年沒有見面的老戰友,在視頻中會見了。心直口快的他,搶先發話了:"丁克思,華杰先生,你老好!最近一段時間,你在手機中所發表的詩文,我一篇不漏的拜讀了,在我看來,你的文章,詞鋒犀利分析透沏,說理充分結論明確,真可謂是才華橫溢,寶刀未老啊……他仃止了說話,朝別處看去,四五秒過后,他笑著對我說:丁克思,有人找我,對不起,我要走了,你的回話,三言兩語不會變,我記得的,再見!他關機了。       天涯海角之友這真誠的叫聲,就將我帶到院黨委召開的理論研討會上,為了完成主持人叫我說幾句的任務,于此,我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光輝成果,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過程,作了完整而又詳細的陳述,發言中,我堅定站地站在人民的立場,運用辨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,以事實為依據,精辟地闡明了成功的道理,深刻地道出了失敗的原因,從思維的邏輯中,推導出一個無可駁辨的結論,沒有毛澤東同志的指引,中國共產黨就會走向滅亡,沒有毛澤東戰友的指揮,人民軍隊就不可能推翻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,沒有毛主席的指揮,就沒有新中國及其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輝煌。我的發言,得到主持人的肯定,也得到同志們的贊揚。會后,就是剛才視頻中的那個老兄,拍拍我的肩膀叫道:丁克思,華杰先生,你真行!我微微一笑致謝說:過譽了,謝謝你的夸獎,我會繼續努力的。然而不多話的我,在此卻多講了二句,老朋友,我只是馬克思主義的信徒,他回道,正因為考慮到這一點,我才叫你丁克思,否則我就叫你馬克思了。兩個人哈哈大笑過后,就各忙各的事了。       也許因為這件事的緣故,記憶中的那些綽號,諢名,尊稱,統統縈繞在耳邊,就說那個才子的綽號吧,為了迎接春節慰問團,領導叫我出一期黑板報,也許因為板報上的稿件中,多了些革命,主義,這些西方飄落到此的泊來品,而且還多了些之乎者也這一些文言文中的語助詞,慰問團里的專家學者,看到板報上的內容,還建議將這些詩文寄到解放日報社去,因此,戰友們就以為我是個學遍中外。知曉古今的才子了。       再說書法家這個諢名,那是因為我寫了鶴壽松齡四個大字,參加了師部為慶祝祖國華誕二十周年的書畫展覽,后來這作品,又在上海井備區,南京軍區范圍內巡展了兩個月,師部給我送來了優秀獎,由此,我成了戰友們眼中的書法家。       戲劇家的稱號,得來就更加不費功夫了。平時愛唱錫劇越劇的我,在春節軍民聯歡會上,卻用激越高亢的音色,聲情并茂的清唱了現代京劇沙家濱選段,毛澤東思想萬丈光芒,一片掌聲過后,就有戰友叫我戲劇家了。       在醫院救死扶傷的平臺上,我將一個個危重病人,從死亡線上拉回來了,病人就叫我好醫生,領導就將局先進醫務工作者,縣優秀黨員的證書,送到我的手中,當我將一個個倒數第一的單位,常到第一的時候,上海市政府,將一枚金光閃閃的勛章掛在我的胸前,章上刻著優秀轉業干部六個金字。最近幾年,我寫的詩詞散文,在遼寧文學,通州日報,周浦文學,水韻周欣等報刊發表,同志們又叫我詩圣、作家。       其實,我只是一個勤奮好學,不知疲倦,廢寢忘食的學子,只是一個忠于職守,愛國憂民,慎獨自律,奮力前行的仆人,正因于此,在領導與同志們的夸獎贊譽面前,我唯一可以講的話,就是過譽了,謝謝你們的鼓勵,我會繼續努力的,或者說,謝謝你的信任,我會一如既往做好自巳,這三言兩語,也的確是我,唯一可以向領導和同志們所要講的肺腑之言了。 +10我喜歡

高林哥倆回到老家已半個月。建凈水器廠子的事順風順水,但孩子轉學卻遲遲沒有落實。開學都好幾天了,別人家的孩子都歡蹦亂跳的上學了,他們家兩個孩子天天收拾書包,問哪天能上學,問的兩個大人心里毛毛的。   回老家前,村主任王不好是答應幫忙的,但是他們考慮到人家在幫著父親看病,幫著落實廠房用地,幫著聯系廠子的業務,操了那么多的心,實在不好意思再勞駕他。再說他們有一個遠房表哥在教育局當副局長,過春節時找過他,也送了紅包的,他答應的妥妥的,咋就這關鍵時刻就玩躲貓貓呢!一天到晚的電話打不通,去他家找也是鐵將軍把門,唉!這表哥也真夠嗆的,你辦不了早給說一聲啊,讓人措手不及!也怪自己這段時間光顧得給父親看病了,沒有盯上這事。   這么多年不在家,身邊朋友少之又少,更別說關系鐵的人緣啦。這年頭辦個事沒有個熟人真的寸步難行!就是孩子上學這等事,各方面條件具備的還要搖號抽簽,上重點學校還要找校長局長關照,何況條件有瑕疵呢!   高林的兒子在北京讀到五年級,高森的女兒是三年級。在北京入學的時候,就作了天大的難,才找到城鄉結合部的一個小學,距離住處十幾里遠。托關系花錢不說,還要支付每年三萬塊錢借讀費。   剛入學那陣子,自小由爺爺奶奶教會說話的兩個孩子,說著濃重的方言,和那些土生土長的北京娃格格不入,老師也感到頭疼。為此,兩個孩子落下“土老包”的外號,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重陰影。   有一次高林的孩子被同位欺負,孩子還了幾句土語反駁,結果被說成罵人,打得孩子臉上掛了花。老師不但沒有批評打人的學生,反而讓高林給那位北京孩子的家長去賠禮道歉。   由于倆孩子學習刻苦認真,學習成績都很突出,學校的老師才逐漸轉變了態度,孩子們也逐漸融入班級其中,自卑的心理陰影才漸漸褪去。就在這個節骨眼上,家里的變故不得不全家搬回老家。   廠子的事是大事,孩子上學的事也不是小事啊!這幾天,瞅著兩個在眼前吵吵著上學的孩子,高林和高森愁眉苦臉,吃不好,睡不香,加上老婆的嘟嚕埋怨,更是雪上加霜!   這天吃過早飯,已經戒煙很長一段時間的高林,從抽屜里找出一盒干癟的香煙,點上一支猛口深吸。因為煙卷早已風干,點燃后吸入空氣不順,燃燒不好,吸一口,就滅火,吸入也不舒暢。于是他生氣使勁捏碎手中的煙卷,狠狠的扔到地上,再把腳踩上用力碾壓。   正在高林愁眉苦臉,憋氣無處發泄時刻,只見村主任王不好推門而進。王不好看到高林的情態,滿臉愁云的樣子,開口便問道:“這是哪塊烏云飄進來了啊,要下雨嗎?”高林把手伸向后腦勺,手指撓著頭皮,難為情視頻的回道:“孩子上學的事唄!本來不打算再麻煩您,沒想到俺那表哥太沒譜,叫俺這么被動!倆孩子天天吵著上學,我實在是沒能耐了!”說著說著,高林的眼淚都下來了。“真的難為他了,有言道,男兒有淚不輕彈,看來真的難住了。”王不好心里想。   王不好輕輕拍了拍高林的肩膀,埋怨他說:“有困難找組織,那是我們的義務。何況你們回來創業也是我勸的,為了王莊村的振興。大家都有責任。這事我去找鎮里,鎮黨委政府正在大力招商引資,推進鄉村振興,上級領導會幫著辦的。”   高林聽完王不好的話,一股暖流涌上心頭,于是緊緊握住王不好的雙手,眼含熱淚,不停的點頭表示感激。這位受夠了無助和無奈的北漂漢子,這時懂得了家里才是最溫暖、最踏實的港灣。   王不好滿口答應了孩子上學的事。高林就急忙把電話打給弟弟高森,同時也把好消息告訴了兩個孩子,孩子聽了后,高興的蹦了起來。   王不好信心滿滿。   他先是找到黨委書記,書記轉給分管文教的副鎮長,副鎮長找到學校校長,校長無奈的搖搖頭,上級要求標準小班額,多一個都不行,學生已經招滿,他無能為力。于是副鎮長又匯報到書記,書記一看自己權屬解決不了,他就找縣里分管招商的副縣長,該副縣長不分管教育,他又匯報給縣長,理由是縣里招商引資大會上,縣長您是公開承諾的:;招來的客商,包辦好子女上學問題。縣長翻看了下當時的講話稿,確實做過承諾。于是縣長安排給分管教育的副縣長,該副縣長又安排給教育局長,局長安排給分管小學的副局長,副局長找到學校校長。巧合的是,該副局長就是高林的那位表哥。   王不好從找鎮黨委書記開始一直順著上面這條線,找了這個找那個,折騰了三整天。幸虧他穿著那件部隊時發的軍褲,料子結實,不然褲襠說不定就磨破了。折騰到最后還是脫不了是高林的表哥來解決!明明領導公開承諾的事,還這么費勁!   說到承諾,王不好又引生出一肚子氣。回想當年回鄉建廠之前,鄉里領導請著縣里領導到自己創業地泰安宣傳回鄉創業的好政策。熱情的滿臉綻開了花,及盡美言,這優惠那也優惠,各方面都開綠燈。到真回來了,卻一個個像變了一個人!就說合同約定好了的,承諾的三通一平方入廠。結果呢?拉電纜,電業部門找上門來,要這錢要那錢;埋管道,熱力公司借故推諉,先交錢后施工;確定好了的廠區外墻界限,都埋了白灰了的,執法部門說違反城區規劃,必須拆除。再找當初那些允諾的人,都和高林的表哥一個樣子,玩起了躲貓貓。答應的事都變成了嘴上抹的石灰!那般苦楚令王不好嚴重抑郁了一陣子。   慶幸的是,王不好后來慢慢想明白了,反正回家比孤身在外感覺踏實多了。尤其在十八大后,機關干事的作風也大變樣了!他肚子里的氣也就慢慢順當了,對未來充滿了信心。   王不好幫孩子上學的事沒有食言,很快得到解決。據說,高林那位副局長表哥當天還打回電話,表功呢。   辦完孩子上學的手續,王不好回到家,心情久久不能平靜。老人養老,孩子上學,這一老一小的事都是天的大事,也是人們奮斗努力創造財富的目的所在。不就是,老有所養,孩子們學有所成,成才成人嘛!他腦子里于是就下定決心,在王莊村集體收入達到一定程度后,必須建一所高質量的學校,一所高標準的養老院。解決了這兩個問題,就等于種下梧桐樹!想到這里,水都顧得喝上一口,他加快了腳步往村委會辦公室走去……。   【作者簡介】周長征,高唐法院四級高級法官,工作之余喜歡寫點小文雞湯,偶有興致學著寫小說散文詩歌,還有山東快書、快板書之類。多篇作品被《山東法制報》《齊魯文學》和公眾號發表。 +10我喜歡

人生路漫漫,說是很長的一生,其實如煙,如云,如風,轉瞬即逝。只有倒退的人與車,沒有倒退的時間和路。 所以,你也該知道的,人生很短,只有五天:前天、昨天、今天、明天、后天。 感謝前天 人生天地之間,若白駒過隙,忽然而已。 ——《莊子》   感謝時間,前天已不可追亦無法選擇,但是曾經存在過的時光,還有我們的父母,把我們帶到這個美好的世界。(美文精選網:www.meiwenjx.com) 饑寒冷暖,社會關懷得以兌現,生命放射出的燦爛光華,所以感謝前天。   總結昨天 棄我去者,昨日之日不可留。 亂我心者,今日之日多煩憂。 ——李白(美文精選網:www.meiwenjx.com)   昨天是我們行走的軌跡,歲月已使我朝著沉著釋然、氣定神閑的方向大踏步地走近了一些。 把昨天總結起來,有輕視冷漠,也有友好幫助,這都使我成長,使我自勉。   把握今天 盛年不重來,一日難再晨。 及時當勉勵,歲月不待人。 ——陶淵明   人生如夢,歲月如歌。我們老得太快,欲聰明得太遲。趁著一切還來得及,就要好好把握今天。 今天給你一個深深地潛入生命之水,或是高高地飛向生命天空的機會。   追求明天 明日復明日,明日何其多。 日日待明日,萬事皆蹉跎。 ——《明日歌》   明天是希望,是未來,對我們有著十足的誘惑,理想只有在今天埋下,才能在明天實現。 給自己的心靈一個幽靜的空間,讓一種思想凈化出一片遠離塵囂的凈土,讓我們回歸最人性最初的原始,回歸最真的本我。   不懼后天 知者不惑,仁者不憂,勇者不懼。 ——《論語》   因為今天、昨天我們已經認真度過,我們的后天就會是精彩的,對后天又何懼之有? 是時間,濃縮了地球的空間,擴充了希望的親善,讓骯臟走向滅亡,卑劣在墳墓下埋葬,所以不害怕后天,所以相信、感謝、珍惜 +10我喜歡

● 朱香文   老田的兒子田小亮剛剛結婚二個月,媳婦肚子就有了動靜。每當看到兒媳婦趴在洗漱池邊上“喔喔”地干嘔,老田和老伴就像打了雞血似的,眼睛發亮,渾身上下都是勁。 當晚,老田和老伴,興奮地把已經有很長時間未做的“功課”,在床上翻云覆雨地溫習了一遍。 這老倆口緣何這般興奮?原因還得從對門的老王家說起—— 早在三十二年前,和老田同齡的老王,喜得一子,取名王小明。小明天資聰穎,活潑好動,而且乖巧懂事,打從上學起,年年都捧著獎狀喜報。高中畢業當年,王小明就考進了省城的名牌大學。 王小明大學畢業,成了搶手貨,被當地一所重點高中作為人才引進,教高中低年級語文,沒有要老王花費一點心思,甚至一包煙一瓶酒一分錢都沒用上。當年和小明一同分來的還有本校的張華,而且張華和小明都是中文專業,兩人原本又在同一教室,愛好寫詩,是學校“欣然”詩社成員,這樣一來二去,就有了那個意思,只是當時為了學業,沒有當面表達。工作后,學業負擔輕了不少,小明利用在學校圖書館查資料的機會,向張華表達了自己對她的愛……      自從對上眼后,倆人很快進入熱戀狀態,他們花前月下,卿卿我我,情投意合。除了課間工作,剩余的時間,幾乎打鐵不離火星,形影不離,粘粘乎乎在一起。 經過大約半年如火如荼的熱戀,倆人合計商量一下,選擇“七夕”情人節,瞞著雙方父母,到婚姻登記處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,成了合法夫妻。這一年,王小明和張華年僅二十四歲。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,國慶節過后,雙方父母得知此事,也沒有過多的責怪,便張羅著為小倆口辦理婚禮。 孩子結婚,對雙方父母來說是頭等大事,都高度重視,不管經濟條件如何,都要爭個面子,想盡辦法吧婚禮搞得體面周到,熱鬧酷派。為了婚禮擇吉日,男方父母還請風水先生。風水先生讓把男女雙方的出生年月,生辰八字告訴他。這風水先生根據陰陽五形八卦術,微閉雙眼,和尚念經般念念有詞,稍傾,猛一睜眼,有板有眼地告訴小明父母:婚禮最好選擇臘月廿三,因為這天文曲星下凡,是個黃道吉日。 王小明和張華結婚當天,鞭炮齊鳴,張燈結彩,單說迎親,就用了八輛豪華“大奔”轎車。婚慶公司,請的是全國連鎖品牌響當當的“摩卡”公司,司儀是省衛視“愛情l十|”娛樂節目知名主持人。場面隆重熱鬧,前來道喜祝賀的賓朋親友,個個羨慕的眼球都快凸出來。這種場面當然也讓住在老王對門的老田夫妻倆,感覺自己的存在簡直就是陪襯老王的一對小丑,整日自卑的不敢用正眼去看老王倆口子。 再說王小明和張華婚后,小倆口夫妻恩愛,而且張華嘴巴也甜,公公好,婆婆長的叫個不停,樂的老倆口整天合不攏嘴。可好景不長。轉眼三年過去,張華一直沒能懷上孩子,這下做父母的慌了神,到處燒香磕頭,求神拜佛。一開始,小夫妻倆也沒太多在意,更沒把它放在心上。后來看著老人著急的不行!也開始擔憂和不安起來。當然年輕人不會相信迷信的。他們倆向學校請了假,到市婦幼保健院,作了徹底檢查,檢查結果是:張華一切正常,小明因小時候患過附睪炎,精子沒有活力,終身不育。 這個消息,對他倆無疑是晴天霹靂,把小倆口驚呆了。當天夜里,他倆幾乎一夜未眠,抱在一起傷心痛哭了整整一夜。 他們決定暫且不告訴任何人,包括雙方父母。再說現在社會上還在流行“丁克族”,想到這里,不生孩子,要不要孩子,生不了孩子讓他倆心里的壓力和包袱一下子突然變得輕松了許多。至于做父母的心里的想法,這個暫且不去管它,要讓這個既成的不孕事實,永遠埋葬在心底,像一團謎面,猜不透,摸不著,同時還留有一絲念想和希望。只要自己不說出來告訴他們,他們心里燃燒的這團希望之火就永遠不會被澆滅…… 我們再回過頭來說說老田一家。 老田雖然和老王對門,可兩家情況大相徑庭,大不一樣,老王住得是三室二廳二衛,面積一百二十多平米的大戶,既寬敞亮堂,三個房間幾乎都朝南向陽,陽光充足,人住進去非常舒適愜意。而老田的房子僅僅只是二室一廳一衛,一房間朝南,一個面北,采光不好,光線暗淡,一個小客廳,白天在家也要開著日光燈。老田當時不但經濟條件不好,而且個子又不高,一米六五,屬“二等殘疾”人,兩只小眼睛像日光下貓咪的眼睛,瞇成一一條縫隙;眉毛、鼻子、嘴、眼睛幾手擠堆到一塊,長相極其丑陋,所以找對象當然很費勁。  雖說老田和老王是同齡人,但二人差距很大,待到王小明四歲的時候,老田還是光桿司令一個,試想想,老田要錢沒錢,要人沒人,哪位姑娘愿意嫁給他。 一個偶然機會,老田結識了現在的老伴趙氏,那是個月黑風清的傍晚,老田騎自行車從太平橋經過,看見一個姑娘從橋上遲遲疑疑地跳進太平河里,當時蘇南地區已進入深秋,老田已穿上很厚的外套,見有人落水,他二話沒說,也來不及細想,甚至連外套都顧不上脫,奮不顧身,一頭扎進冰冷的水里,把姑娘救了上岸。后來,老田了解到姑娘投河自盡,事出有因,源于她和本村的小伙戀愛三年,可前段時間,小伙另找新歡,把她撇下,姑娘一時半會想不開,才選擇了這條絕路,想了卻一生。 趙氏小老田三歲,自從這件事后,趙氏娘家父母及她本人,都對老田留有好感,后經人撮合,他倆于來年初春就簡簡單單的辦理了婚禮,到了年尾,生下一子,也就是開頭提到的田小亮。可小亮從小就淘氣,不是省油的燈。在學校經常欺負比他低年級的同學,三天二頭就會有家長找上門來,有時免不了被老師關在學校里,讓老田去領回家。盡管老田覺得丟盡了臉面,也恨鐵不成鋼,有時氣得直咬牙,盡管多次拳腳棍棒教育,都收效甚微,無濟于事。 本以為,等小亮長大后,隨著時間的推移,會慢慢懂事,可小亮生性好斗,秉性難移,繼續和街道上幾個不學無術的痞子混在一起,作惡多端,被公安部門關進號房。 經歷了法律的懲罰和改造,田小亮出獄后,變得老實多了,當年進了一家生產眼鏡片的私企,不久與外來打工的安徽六安女孩錢莉莉談上戀愛。 田小亮二十八歲那年,和錢莉莉完了婚。 自從錢莉莉懷上田家的種,老田和老伴趙氏,對兒媳婦百般呵護,疼愛有加,隔三差五,千方百計想盡一切辦法搞來滋補營養品,給兒媳補身子,希望生下來的孫子又白又胖又活潑可愛健康。 錢莉莉懷孕五個多月的時候,肚子明顯“出娃”,特別是在炎炎夏日,單衣薄衫,腆的特別顯眼。這時候的老田就像是一只驕傲的雄雞,挺胸凸肚,特別是和老王對面相遇的時候,表現尤為明顯夸張,常常用睥睨的眼神注視對方,嘴里冷嘲熱諷,幸災樂禍,吐出假惺惺關心的話來:你兒媳怎么結婚這么多年還沒下蛋?你家條件這么好,干脆讓你家小明和她離婚得了,趁早重娶一個回來……老王這時總被老田的話煽的面紅耳赤,臉紅脖子粗,站不住腳跟,恨不得找個地洞往里面鉆…… 十月懷胎,一朝分娩。到了秋收秋種落葉繽紛時節,錢莉莉果真為田家爭氣,生下了一個又白又胖的帶把的男嬰,,老田嘚巴嘚巴更來勁,有幾次老王迎面和他打招呼,他都裝著沒聽到,眼睛像長在頭發窩里,不屑一顧,雄赳赳,氣昂昂地插肩而過。 老田決計不讓孫子外出時日曬雨淋,拿出多年積蓄,買了輛“大眾”牌小轎車。讓老田萬萬沒想到的是,也就是這輛小車,為日后給他家造成毀滅性災難,種下禍根。 小男孩出生兩個多月后,由田小亮開著車,帶著妻兒回娘家,由于小亮車技不熟,再加上小兒鬧夜,小亮休息不好,疲勞駕駛,車開到安徽境內,小轎車開進了一輛同方向行駛卡車的拖箱里,一家三口,無一人生還。    噩耗傳來,老田和老伴覺得天旋地轉,昏天黑地,當場暈倒……  再以后,老田失去了往日的神氣勁,成了霜打的茄子,整日蔫頭耷腦。終于有一天,老田再也撐不下去,精神失常,被對門老王和他的兒子王小明送進了瘋人院。他老伴也因心臟病復發由老王撥打了“120”急救電話,并且在老王和他老伴的護送下急速開往醫院……老田的老伴在住院的時候,老王一家人幾乎每隔一二天就燒一些低脂肪的魚、蝦,輪流去病房探視。而老田在精神病院,因探視時間受限,老王只是偶爾去探視一次,臨走時總免不了丟些零花錢給負責老田的醫生和護士,讓他們照顧好老田。 經過醫生的精心治療和心理疏導,老田和老伴病情有了明顯好轉,兩人很快辦了出院手續。 面對老王一家老小無微不至的關心照顧,老田趙氏感激不盡。特別是老田回想起自已以前對老王的態度,心里更感特別內疚和自責,而且老王不計前嫌,在他家最困難的時候挺身而出,幫助他們度過最難熬最關鍵的時刻,這讓老田更加覺得自己簡直就是一個卑鄙的小人! 老王和老伴每當燒著什么入味的飯菜,總會在第一時間想到老田趙氏,閑暇之余,會到老田家串門,陪他們聊聊天,下下象棋,以此排遣老倆口心中的孤獨煩悶。王小明和張華平時住校,逢到周末節假日休息天,常常把自已的父母和老田夫婦一同帶到郊外公園散步游玩。 有一日,趙氏突然記起娘家有一遠房侄在上海紅房子醫院不孕不育科當主住,便找來電話,咨詢了老王家的情況,對方傳來激動人心的好消息:現在人工受精,試管嬰兒的技術已相當成熟,紅房子醫院在這方面的技術在國內外都遙遙領先,成功率幾乎達百分之百。 再以后王小明和張華去了上海,找到趙氏遠房侄子(不孕不育專科的李主任),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治療,張華受孕成功,生下一對龍風胎。 小明和張華為了報老田趙氏的恩,在征求父母同意后,決定把自已的鳳女兒跟隨老田,改姓田。  從此,兩家人和睦相處,老王和老田情同手足。小明和張華也不再稱老田趙氏“叔叔”“嬸嬸”,而是做了他們的干兒子,干媳婦。 老田終于有后了。 +10我喜歡


楊卉吟的優質產品推薦12185陳雅如的優質必買清單38092詹潔恒的購物開箱清單22400
呂法琦的推薦評比好物22560 林佳蓉的優質推薦評比54287林允修的推薦清單 黃得蕙的熱門嚴選52873張綠東推薦直播開箱 於敬仲的特別推薦18118王佩琪的優質推薦評比 孫亞孝的評價心得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8e5f5b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